今年上半年豬肉價格還在跌跌不休,那八月呢又開始漲漲漲了,這兩天又大幅回落,跌入了7元區,你們好不好奇啊,這豬價呢,怎么總在變呢?
今年上半年豬肉價格還在跌跌不休,那八月呢又開始漲漲漲了,這兩天又大幅回落,跌入了7元區,你們好不好奇啊,這豬價呢,怎么總在變呢?
我們就先來簡單的聊一聊神秘的豬周期如何影響豬價?其實這個事不難理解,馬克思說過萬物皆周期,周期看供需,而豬作為商品,它也有自己的周期,豬肉價格的變動起伏,就和豬周期是密切相關,那這個豬周期到底是什么呢?
在了解這個問題之前,咱們先來說一說豬的一生,由于外國豬養殖周期短,增重快,所以咱們國家的種豬主要是靠進口,那一般來說,母豬在八個月大的時候啊就可以進行配種了,之后經歷四個月的妊娠期,就能產下小豬崽了,而小豬仔出生后,要經歷一到兩個月的保育期,那在這個快速成長的重要階段,不僅要給小豬崽提供充足的營養,還要給它們接種疫苗,就是**小豬的成活率高,并且身強體壯,那這個階段之后,就進入了育肥期,簡單來說就是給小豬催肥。
通過高碳水的催肥,保障生豬增值增重,那在四到五個月的時間里,讓他們的體重達到出欄標準,而達到標準的肉豬就可以到市場上售賣了,其中啊會有一部分強壯的母豬被留下來,進入培育豬仔的階段,這樣循環往復,就是肉豬的一生,那豬的一生呢,和豬周期有啥關系呢?
其實豬周期就是豬肉供需的矛盾帶來的起伏和輪回,總的來說,一個典型的豬周期,包括豬肉供給下降,豬肉價格上升,豬肉的供給增加,豬肉的價格下降這四個階段,其中豬肉的供給量,可以說是由肉豬的出生率、成活率和出欄量直接決定的,豬周期的具體變化是這樣,當生豬供給不足的時候,豬肉的價格就會上漲,同時刺激養殖農戶的規模擴大,從而導致母豬的存欄量的生豬供給量也大增,但是在這個時候,市場又會出現生豬過剩的情況,豬肉價格呢也隨之下跌,那在出現這種情況之后,養豬戶一看價格低了不賺錢,那又會縮減養豬的規模,大量的淘汰母豬,結果,又再一次導致生豬和豬肉供給。豬肉的價格上漲,這種情況不斷循環,形成的這一個周期性的變化就叫做豬周期。
除了市場規律,導致豬周期不斷循環外,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會導致豬肉供需不平衡,比如目前生豬養殖規?;€是偏低,那截止到去年底,我國生豬市場上仍有43%左右的市場供應量是由小散養殖戶提供,而這些散養殖戶,可能會因為缺乏科學**的飼養,導致小豬仔在保育期營養跟不上了,身體瘦弱,那最后會直接影響出欄量,再比如一些突發事件,像什么飼料受到污染,導致豬生病,那出現豬瘟一類的突發疾病,也會導致豬肉大幅減產,豬肉價格上漲。而之前五個月豬肉價格上漲,其實就是和豬肉供不應求有關。
按照往年的規律來看,即使是產能過剩的2021年,生豬價格多次探底的情況下,在春節也有所反彈。而2022年生豬產能恢復至正常保有量區間,從全年豬價走勢來看,卻呈現了上漲態勢。
再者就是因為最近的氣溫下降,我國豬肉的消費進入了旺季,需求多了,價格也相應有所提高了,還有就是因為養殖戶出現了投機行為,覺得兩個月豬肉價格還會上漲,想賭一把,所以舍不得賣,刻意壓欄,那這就導致賣到市場上的豬肉少了。供不應求,那豬肉的價格自然也會上漲,不過由于現在咱們的生豬產能非常充足,能繁母豬存欄,生豬存欄和新出生的仔豬量,都保持連續五個月的增長。
但是今年令人沒想到的是,年末利好已至,但對于豬價的支撐有限,不僅沒漲反而越跌越猛。此前,生豬價格還在成本線徘徊,元旦過后直接跌入7字頭,自繁自養利潤僅100元,二育更是慘不忍睹,虧得血本無歸。
最近一年來,新希望、溫氏股份、天邦食品等集團豬企陸續出現售賣豬場或資產的消息。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幾個,首先,企主要依賴政策和資本擴張,但是當下大部分企業資產負債率都很高,出售一些過剩閑置資產及時變現是一個順理成章的選擇。其次,為了降成本、提效率,應對低迷行情,優化和調整產能布局可以規避風險。另外,養豬行業正在由規模競爭轉向成本和質量的競爭,無限制擴張是不可持續的,所以豬企轉讓豬場是正?,F象。
隨著全國各地解封后,加入羊群的人數越來越多,普通老百姓的消費重心基本在藥店和水果店,即使元旦期間,豬肉消費還是頗為萎靡,疊加市場悲觀情緒轉濃,如若這時候有人問一句“春節前豬價還能反彈嗎?”,似乎意義已經不大,因為經濟復蘇需要時間,年前只要能保本,養殖戶就謝天謝地了!
2022年行情總體來講是非常好,理論上來講,養殖戶都是賺到錢了。實際上會發現一個很現實的問題,只有頭部養殖企業賺到錢了,而小的養殖戶有是虧本的一年,那問題到底出在那里呢?
真的是因為豬周期的原因嘛?答案是肯定的,只不過豬周期被那幾個頭部企業牢牢地控制住了,變成了他們在養殖市場種叱詫風云的絕殺利器。很多小的養殖戶都出現一種情況,在2022年9月份的時候,有豬的留著沒賣出去,就是所謂的壓欄,盲目的壓欄只會錯過行情,最終又等到了現在的低價格不得不賣,如果不賣,豬每天都要吃飼料,而且過了育肥期,肉飼比也不再合理,養的時間越長,虧得越多。
很多小的養殖戶,不僅沒有及時出欄,反而看見豬價行情一路上漲,更有信心期待再現30元以上的豬肉價格。這種錯誤的感覺會誤導他們繼續加大投資,擴建豬場,采購小豬苗和可以繁育的成熟母豬,而此時的加大投資基本上是2022年的**價買入。小的養殖戶完整的參與到了2022年的一波豬價格過山車,感受到了“虛擬資產”的起起落落,買在**價,賣在**價,最后辛辛苦苦,又是虧本的一年。
現在搞養殖越來越難了,難得不僅僅是養殖技術,而是要有經營思維,需要能夠把控市場行情走向,可是大部分剛入場得小養殖戶都是農民出身,辛辛苦苦打工十幾年攢下小幾十萬,就指望進入養豬行業能夠發家致富,過上穩定得小康生活。所謂得豬周期不過是頭部企業手中得利器,他們早已在**位置出欄,又在**位置進場,完美得賺到了今年得價格行情。當市場被頭部企業把控,資本左右行業,小養殖戶注定是韭菜。
編輯:云云
免責聲明
1、本文來自網絡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請讀者僅作參考!
2、本網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、企業機構、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,版權若有侵犯,請在發表之日起30天內聯系本網(致電我們或發郵件:[email protected]),我們將在**時間內刪除。
3、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**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
官方微信
移動站